我國混凝土管樁的發展歷程
我國管樁廠家早在1944年就開始生產離心鋼筋混凝土管樁(RC樁);上世紀六十年代,由于鐵路建設的需要,鐵道部豐臺橋梁廠研制開發了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(PC樁),并批量生產φ400和φ550的PC樁; 上世紀七十年代,由于港口建設的需要,研制生產了大直徑的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(雷蒙特樁)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,先后開發生產了先張法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(PHC樁)和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(PTC樁)。八十年代初,上海寶鋼開始建設,由于建廠區為軟土地質,大多采用鋼管樁或從日本進口的PHC樁,建設成本很高。
為此,1987年原交通部三航局混凝土制品廠全套引進了日本PHC樁的生產設備和技術,并于1988年正式投產,生產φ600~φ1000mm的大直徑管樁。為了適應PHC樁的生產發展需要,提高產品質量,促進管樁行業的技術進步,蘇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根據我國國情,和有關管樁生產廠家一起,利用國產裝備,采用合理的生產工藝技術,共同開發研制了PHC樁,并于1992年通過部級鑒定,1993年該項目被建設部列為國內重點推廣技術成果項目,1998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,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。
1988年,管樁水泥制品公司在原鐵道部有關單位的配合下,針對寧波地區地質淤泥層較厚、且樁基工程以磨擦樁為主、使用方樁或厚壁管樁其樁身承載力有較大的富余的特殊情況,又考慮到降低管樁的生產成本和建筑造價,研制開發了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(PTC樁)。
1993年,成立了中國水泥制品工業協會預制混凝土樁專業委員會,當時全國只有20余家管樁廠,總產量不超過300萬m。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,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,管樁及其配套產品逐步形成了一個新興的行業,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發展,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全國管樁生產企業約400家左右,分布在22個省市自治區,相關配套生產企業300多家。2007年我國管樁生產總量約2.5億m,管樁應用總量約2.2億m,工業總產值達300多億元人民幣,相關配套行業的工業總產值達500億元以上。迄今為止,我國已成為全球生產應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最多的國家。